[if lt IE 9]>
栏目导航
交通指引
游玩项目
当地住宿
最新活动
相关报道

在线商城

5斤装 四川特产五花腊肉农家自制烟熏肉川味手工

优惠价:¥249

点击查看

三百長程十萬樹 陸上交通活化石——四川「翠雲廊」古柏穿嶺享譽四方

147小编 · 2022-11-10 13:23:17 · 相关报道 · 阅读:

三百長程十萬樹 陸上交通活化石——四川「翠雲廊」古柏穿嶺享譽四方(图1)

三百長程十萬樹 陸上交通活化石——四川「翠雲廊」古柏穿嶺享譽四方(图2)

三百長程十萬樹 陸上交通活化石——四川「翠雲廊」古柏穿嶺享譽四方(图3)

◆雄偉壯觀的劍門關

三百長程十萬樹 陸上交通活化石——四川「翠雲廊」古柏穿嶺享譽四方(图4)

◆張愛萍將軍題寫的「翠雲廊」

三百長程十萬樹 陸上交通活化石——四川「翠雲廊」古柏穿嶺享譽四方(图5)

◆古柏林蟠根虯結、風姿各異

三百長程十萬樹 陸上交通活化石——四川「翠雲廊」古柏穿嶺享譽四方(图6)

◆高高矗立的「劍閣柏」(中)

三百長程十萬樹 陸上交通活化石——四川「翠雲廊」古柏穿嶺享譽四方(图7)

◆劍閣柏果實

三百長程十萬樹 陸上交通活化石——四川「翠雲廊」古柏穿嶺享譽四方(图8)

◆「張飛植樹」雕像

三百長程十萬樹 陸上交通活化石——四川「翠雲廊」古柏穿嶺享譽四方(图9)

◆「阿斗柏」

三百長程十萬樹 陸上交通活化石——四川「翠雲廊」古柏穿嶺享譽四方(图10)

◆「夫妻柏」在四川廣元和綿陽之間的古蜀道上,有一片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,號稱「三百長程十萬樹」,現存2萬餘株、最高樹齡達2300年。清代詩人喬缽的詩中稱其為「翠雲廊」,是迄今為止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道路交通系統,被譽為「世界第一古道」、「陸上交通活化石」,堪與「羅馬古道」媲美。據悉,廣義的翠雲廊,以劍閣為中心西至梓潼、北到昭化、南下閬中,2萬餘株古柏有規律地分布在344里的驛道兩旁﹔狹義的翠雲廊是指北距劍門關7公里的大柏樹灣,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劍門蜀道的核心景區之一,科學家稱古柏為「森林化石」,文物專家視其為「蜀道靈魂」、「國之珍寶」,文人墨客比之為「綠色長城」。◆文、攝︰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兵 四川廣元報道

在川陝之間橫亘着一座秦嶺,古人在懸崖峭壁上修建木棧道,造就了聞名於世的「金牛古道」。翠雲廊隨着金牛古道衍生出來,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培育與呵護,才形成了「三百長程十萬樹」的奇觀。

蟠根虯結 風姿各異

從成都出發,經成渝環線、京昆高速,不到4小時車程便來到廣元劍閣,劍門七十二峰直刺雲天,參天古柏莽莽蒼蒼,勾勒出了古樸雄壯的蜀道風貌。從劍閣縣城出發,行駛在一段盤山公路上,道旁不時有高大的古柏一晃而過。約半小時車程便來到目的地,由張愛萍將軍題寫的「翠雲廊」三個大字端莊秀麗,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格外醒目。

順着一條林蔭小道向山梁上行進,大約10餘分鐘便來到「張飛植樹」廣場,沿着一條石板路往裏走,密集的古柏形態萬千,風姿各異,翠碧連雲。有以長勢命名的「鴛鴦樹」、「姊妹樹」、「羅漢樹」、「觀音樹」,有以粗壯命名的「狀元柏」、「帥大柏」、「壽星樹」,還有以史典命名的「阿斗柏」、「望鄉柏」、「石牛樹」等,真是「千姿萬態羞雷同」。

其中,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「劍閣柏」,高27米、胸徑3.17米、冠幅8米,樹齡2300年。「樹幹似松、枝葉似柏,果實大於柏果、小於松果,既像松又似柏。」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林業局工作人員介紹,全球僅此一株,被譽為「國之珍寶」。1978年9月,著名樹木分類學家趙良能首次在劍閣發現這一柏木新種,《植物分類學報》1980年第2期正式定名「劍閣柏」。

「劍門路,崎嶇凹凸石頭路。兩行古柏植何人?三百里程十萬樹。翠雲廊,蒼煙護……」清康熙三年(1664),劍州知州喬缽賦詩,從此讓這片古柏林擁有了「翠雲廊」這個很有詩意的名字。「蟠根驚竄蟒,弱乾識棲鳳」、「老柏參天合,人行翠幄中」、「翠雲墜蹬道,尤愛柏參天」……數千年來,無數文人墨客在此吟詩作畫,讓翠雲廊享譽四方。

一株古柏 一部史書

走進「張飛植樹」廣場,只見一座高大的張飛石雕矗立在廣場上。他左腿直立,右腿斜跨,手持長劍,雙目平視前方,張開大大的嘴巴,好似在吆喝正在植樹的士兵。相傳,張飛擔任巴西(閬中)太守時,軍情政務羽書出川頻繁,往往因劍門山勢險峻、道路崎嶇而耽誤。於是,張飛命令士兵自閬中至昭化鑿石開山,將羊腸小道擴建成一丈多寬的石板大道,並在兩旁栽植柏樹。這條柏道不僅利於行軍,還方便了商賈和百姓出行。當地老百姓為紀念他,不僅勒石塑像,還將這片柏林命名為「張飛柏」。

路旁,一株古柏的「斷臂」刺向空中,苔蘚肆無忌憚地在其肌體上野蠻生長,給人一種滄桑、悲涼之感。「這棵樹名叫『阿斗柏』,民間還流傳一段有趣的故事。」廣元市劍閣縣林業局前述工作人員介紹。後來,當地人將這裏遮天蔽日的巨型柏樹,稱之為「帥大柏」,歷經數千年風霜雨雪和閃電雷擊,許多古柏看上去已是遍體鱗傷,好似在向人們述說它那不平凡的過往。

七次植樹 福澤綿延

「歷史上,翠雲廊曾有7次大規模的植樹活動,時間跨度長達2000餘年。」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宣傳部王光明介紹,隨着古蜀道的開拓和驛道整修,路旁大量人工栽植的行道樹和自然生長的柏樹,逐漸形成數百里的林蔭大道。秦始皇統一中國後,下令以咸陽為中心,修築通達全國的馳道,在道兩旁種上成排的松柏,以顯示天子的威儀。「據林業專家考證,翠雲廊沿線胸徑2米以上、樹齡兩千多年的古柏,應為秦朝所植。」前述劍閣縣林業局工作人員說,這是迄今最早的植樹紀錄,因此這段古蜀道又被稱為「皇柏大道」。

第二次大規模植樹的是蜀中名將張飛,胸徑1.8米以上的古柏被稱為「張飛柏」。相傳,張飛任巴西(今閬中縣)太守時,為滿足政治和軍事上的需要,令士兵及百姓沿驛道種樹。如今,當地還流傳着張飛「上午栽樹,下午乘涼」的傳說。第三次在東晉時期,因道教興起,人們大量栽植「風脈」樹。第四次是北周時期,古人為計算里程,曾在道旁每隔一里路便種樹一株樹。第五次在唐代,楊貴妃喜歡吃川南荔枝,玄宗皇帝便命人在沿途種植柏樹,以保持荔枝的鮮味。第六次在北宋,宋仁宗詔令:自鳳州(陝西鳳縣)至利州(四川廣元),經劍門關直入益州(成都)官道兩旁,大量栽種柏樹。第七次在明朝,劍閣知州李璧對南至閬中、西至梓潼、北至昭化的官道進行整治,並補植了大量柏樹。

同治《劍州志》所載喬缽《翠雲廊》詩序云:「明正德時知州李璧,以石砌路,兩旁植柏數十萬,今昔合抱,如蒼龍蜿蜒,夏不見日。」由此可見,在明清時期,翠雲廊便形成了相當規模。「其實,以上七次植樹只是歷史上規模較大、影響深遠的植樹活動,劍門蜀道上差不多每個朝代均有植樹。」王光明說,如今,翠雲廊已成為一張亮麗的文旅名片,真正體現了「前人栽樹,後人乘涼」。

吃劍門豆腐 品三國文化

三百長程十萬樹 陸上交通活化石——四川「翠雲廊」古柏穿嶺享譽四方(图11)

◆劍門豆花

◆夾心豆腐「不吃劍門豆腐,枉遊劍門雄關。」王光明說,這是不少遊客遊覽劍門關後,在網上的留言。中午時分,記者一行來到位於劍閣縣城的帥府大酒樓,品嘗了一次地道的劍門豆腐宴。劍門豆花、夾心豆腐、「千絲萬縷」,外加一道涼拌野菜和一份乾燒排骨,王光明熟練地點好菜。趁着上菜的間隙,記者翻開菜譜仔細數了一遍,僅豆腐便有68道菜。

「劍門豆腐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,有炒、炸、燒、燉、蒸、煎、拌等多種工藝,開發出的菜品400餘道。」王光明介紹,在縣城下寺鎮和劍門關鎮,常年營業的豆腐店有250多家。不一會兒,劍門豆花上桌,只見雪白細嫩的豆花上漂着一層紅油,再上面是花生、折耳根、泡豇豆等佐料,最上面則是一層香酥散子,用勺子將佐料與豆花拌勻,輕輕送入口中,酥脆滑嫩唇齒留香。夾心豆腐外焦裏嫩,千絲萬縷滿口飄香……「劍門豆腐顏色雪白、似玉無瑕,質地細嫩、入口即化,隨意配料、皆成佳餚。」

转载:华人头条

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

扫码进入官方网站


TAG标签:广元古镇柏林沟怎么走 TAG标签:柏林沟古镇交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