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天净土神奇美丽的梵净山
何雄周
梵净山位于中国贵州省东部,铜仁市境内的印江县、江口县、松桃县交界处,处于东经10745' 10930',北纬27 2945'的范围内,拔地而起,傲视苍穹,是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:弥勒佛道场,也是贵州第一名山,武陵山脉的主峰。
梵净山绝美的风光有黄山之奇,峨眉之秀,华山之险,泰山之雄的魅力,被誉为崔嵬不减五岳,灵异足播千秋,明万历年间被皇帝赐为天下众名岳之宗。
1986年梵净山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网,是中国参加该保护区网的6个自然保护区成员之一,并且承担了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项目梵净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。
晨辉初起,浮于云雾间。在10~14亿万年之间,那场魔术般的地壳运动,在这里从海底浮起一座孤山,群峰峥嵘,山间林木密盖,乱石穿空,清幽绝尘。
梵净山又名三山谷,北魏时期郦道元的《水经注》称之为三峿山,明朝以后统称为梵净山。共有22个主峰和陪峰环状排列,南北走向呈放射状,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天然图画。
梵净山山势雄伟、峰峦叠嶂、坡陡谷深、群峰高耸、溪流纵横、飞瀑悬泻、飞禽走兽、森林茂密、风光秀丽、美不胜收。
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0.5米,老金顶海拔2493.4米,新金顶海拔2336米。其独特的山形地貌造就了梵净山神奇、神秘的风光和天象奇观,其中概括起来,梵净山有五绝奇观。
岩绝:梵净山形成于中元古宙和晚元古宙最早期,地层分为两套岩群梵净山群和下江群/极溪群,它们是巨厚的绿岩系。几千万年的风雨侵蚀,形成了千姿百态、奇形怪状、鬼斧神工、令人叫绝的景观,如梵净山的标志蘑菇石、万卷天书、万米睡佛等。
佛光:梵净山与五岳名山最大的不同和奇异之处,在于频繁出现的佛光,不愧为弥勒道场之神奇,特殊的地形与地貌,加上雨水充沛,每当太阳出来之时,一早一晚都会形成七彩斑斓的巨大佛光,神奇之极,佛家认为,只要与佛有缘,都会看见佛光,因为梵净山的佛光是弥勒佛祖发出的智慧之光。
云绝:独特的地理位置让梵净山刚好处于中亚热带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,整个山区气候温暖、雨量丰富、植被茂盛,山中经常会形成波澜壮阔、无边无际的云海与瀑布云,缓缓流淌,让人惊叹不已,正好印证佛教的禅义:苦海无边、回头是岸。
峰绝:梵净山方圆567平方公里,大小高低共有999座山峰,其中海拔2000米以上有20座。著名如新金顶,海拔2336米,垂直高度96米,直插云霄,傲立天地之间,如游龙仰天长啸,蔚为壮观。月境山有着孤峰云外直的傲然与清骨。牛尾河峡谷的太子石,惟妙惟肖,栩栩如生,传说动人的母子情深故事,传唱天下,吸引着游客慕名前往一探究竟。
水绝:梵净山独特的地理位置,造就其雨水充沛,森林郁郁葱葱,从而形成了形态各异、精美绝伦的大小瀑布,数不胜数。漫步山间,流水潺潺、泉水叮咚,无不令人心旷神怡。由于基岩的含水条件极好,水质优良,口感清冽甘甜,无任何污染,故有灵山圣水之称。游客到此都会喝上一口或用随身水瓶装满带走,是饮用和泡茶上乘之选。
梵净山神奇秀丽的风光,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,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光、旅游、养生和投资。目前直通铜仁市的高铁、高速、航空已全线开通,交通十分便利。
2009年由武汉三特索道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梵净山索道,缩短了游客爬山的时间,大大方便了游客上山游览,同时亦多了一种观看梵净山不同的视野和独特的视觉,人仿如在空中飘,画中游一样。当缆车徐徐上行,一棵棵参天大树在脚底下慢慢掠过,越升越高,一路惊呼,一路赞叹。尤其遇上云海之时,脚底下波涛汹涌,一望无际,婉如御云飞仙,叹为观止,故被游客称为树顶上的旅行。
这时候让人想起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一首词《水调歌头》,是当时最好的写照: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清天。
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
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
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!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
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
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
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梵净山,一年四季都是旅游的最佳季节。
春天:山脚的鲜花从二月一路开到山顶已是7月,故有最长的春季之说,满山遍野的鸽子花、(鸽子花是植物中的大熊猫,国家一级保护植物,被称为和平之花)、鹅掌楸、樱花、桃花、高山杜鹃、报春花、般若花等各种花卉争相怒放,让人流年忘返。
夏天:大农化刚谢,一片片嫩绿色的叶子正贪婪着呼吸新鲜的空气,每一棵树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,迎着阳光、拥抱朝露、润着雨水,将整个梵净山换上了绿色的外套,这时候,梵净山上一派生机。
秋天:叶子退去了绿色,在秋霜的感染下,慢慢地变黄了红了,也是梵净山一年中颜色最丰富的季节。这时候,山里变得色彩丰富、五彩斑斓,在阳光照射下,秋叶红于二月霜正是此时的写照,虽不如北方的红枫漂亮,但也不会逊色,而且更有南方的秀美与雅致。
冬天:最后一片落叶在秋风中飘落,冬天终于来了,它是梵净山最美的季节。虽然南方的冬天比北方来得更晚一些,但南方独特的地形有着北方地形里没有的俊秀、飘逸与写意,梵净山更是美到骨子里了,一步一景,让人不禁感叹: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!。
一场突如其来的瑞雪,让整个梵净山区披上了洁白的银装,蘑菇石、金顶、老金顶、万卷天书、太子石傲立雪中,宛如童话世界般,玉树琼浆,碧空如洗,一尘不染。
梵天净土,弥勒道场,名不虚传。
创拍感想:
十年前,一次偶然与梵净山邂逅,自己在心中暗暗许下一个心愿,希望用十年的时间能走遍梵净山。
其实,我心目中的走遍并非指梵净山地区(铜仁市)1.8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,而是广义上的梵净山地区八县两区。
十年来,我背着几十斤沉重的摄影器材,不辞劳苦,风餐露宿,披星赶月,追光逐影,风雨兼程奔走在黔东大地。
2017年7月,当我踏进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拍完特产沙子空心李丰收景象的那一刻,我知道十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。
古人云:十年磨一剑,故名思义,有志者事竟成,这也是我人生中的一次心灵之旅,其中的酸、甜、苦、辣等各种磨难都是不可回避的,只有勇敢面对,便可克服任何困难。
五年前,我开始策划出版一本反映梵净山文化的画册,这既是对自己多年摄影之路的总结和回顾,也为自己对第二故乡贵州梵净山留下一份礼物。
这么多年来,随着数码科技的普及,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摄影家,而我坚持大量使用120反转片进行拍摄,目的是用原始的胶片记录原始影像,真实地反映梵净山文化,因此我一直坚持胶片原创和数码结合的创作之路。而梵净山文化不仅仅只有磨菇石、金顶、万卷天书、承恩寺等几个元素,也不是因为某张图片获奖了就代表了梵净山文化。
然而,我认为:坚持,在于一份执着,坚持,在于一份热爱,坚持,在于一份____,坚持,在于一个梦想。这当中走过来的路,有着倾注了我无数心血、汗水和对艺术与文化追求的无比向往。
当然,我忘不了2010年12月18日,在梵净山山上冒着零下十度,从凌晨5点拍到晚上七点的十四个小时疯狂拍摄,渴了,抓一把雪,饿了,吃一口巧克力(当时两人只有两块巧克力),不停地按下快门,只为在雪融化前记录这仙境般的美景。
2014年3月,为了近距离拍摄太子石,早上九点钟从拜佛台开始向下走,不断翻越悬崖,来回走了八个小时,没有任何路,都在悬崖中游走,回到拜佛台时,人已己近虚脱。
2014年4月,为了拍摄野外的黔金丝猴而被山蚂蝗咬得鲜血淋漓,路遇五步蛇而惊出一身冷汗。还有在梵净山上鲤鱼坳雪中给车子上防滑链的惊险情景。
2015年1月12日,为了拍摄白云寺遗址,足足徒步走了九个小时,翻越了几十座山头,又累又饿,走到腿脚抽筋了,咬紧牙关,坚持拍摄完走回万宝岩。
2016年大年初二夫妻两人徒步近11个小时近离距拍摄太子石,到太子石没有任何路,要穿越悬崖和原始森林。也许,其中的艰辛、困难、苦与乐只有自己才能体会,才能真正感受这份滋味。
然而,梵净山之大,在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上,山青水秀风光旖旎,如梦如歌,如诗如画,正如东晋诗人陶渊明到此描述的《桃花源记》一样,这里成为千百年来人们苦苦追寻的理想境界!孔子、老子、释迦牟尼三位仁者之尊元朝年间出现于这片土地上,其深厚的思想文化已完全渗透和濡染这一方净土,为梵净山增加了厚重的人文情怀。
诚然,以我个人之力去完成一部全面反映梵净山文化的画册,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从这十年来拍摄的10万张图片中挑选出近1000余张代表性的图片,编辑成画册,通过不同的年份,不同的季节,不同的角度,不同的视野,全方位展现梵净山的神奇、秀美和厚重的人文景观,为中华传统文化添砖加瓦。
感谢摄影,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它既是我毕生追求的事业,又为我生活中带来了乐趣和朋友;感谢一路上对我支持的同事与好友,有了你们的支持和理解,才让我心无旁骛,专注创作;感谢家人,让我深深体会了风雨同舟的函义;正是你们无私的关怀与帮助,让我得以完成这个心愿!一切尽在不言中
作者简介:
何雄周,广东顺德人,号佛山行者,因为喜欢摄影,热爱佛教文化与贵州文化,爱上了多彩贵州,举家搬迁定居贵阳。贵州茅台酒厂特约摄影师,贵州省委、省政府《今日贵州》特约摄影师,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,贵州省酒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,贵州省经济学院客座教授,贵州名酒收藏博览馆副馆长,贵州省旅游局签约摄影师,贵阳市人民政府特聘群众艺术家,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最美民族村寨评选委员会专家组专家。创办贵州黔地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、何雄周摄影/设计工作室。
多年来拍摄了大量表现贵州文化符号的摄影作品,同时专心专注研究、拍摄、撰写具有弥勒道场之称的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的梵净山文化,以及贵州省酒文化与茶文化,出版了多部反映贵州风光风情的文化专集《____同志在贵州》、《国酒茅台大国之酿》、《茅台情》、《石阡苔茶》、《征战毕威路》、《赖永初文化》、《茅酒之源》、《通途》等。
经过长达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和挖掘梵净山地区的文化,目前正在拍摄、撰写著作大型文化画册《梵天净土神奇的梵净山》,行程近20万公里,深入铜仁市各区县,实地采访拍摄,该画册全面反映铜仁地区八县两区的文化亮点,风土人情,地方风物,动植物、地理地貌,以及深厚的佛教文化和厚重的人文历史等。